| 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品种:巴豆 
名称: 
巴豆
 
汉语拼音:
Badou
 
英文名: 
FRUCTUS CROTONIS
 
基原: 
本品为大就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堆置2-3天,摊开,干燥。
 
性状: 
本品呈卵圆形,一般具三棱,长1.8-2.2cm.直径1.4-2cm。表面灰黄色或稍深,粗糙,有纵线6条,顶端平截,基部有果梗痕。破开果壳,可见3室,每室含种子1粒: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,长1.2-1.5cm,直径0.7-0.9cm,表面棕色或灰棕色,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,另端有微凹的合点,其间有隆起的种脊;外种皮薄而脆,内种皮呈白色薄膜;种仁黄白色,油质。气微,味辛辣。
 
鉴别: 
取本品果仁,研碎,取0.1g,加石油醚(30-60℃)10ml,超声处理20分钟,滤过,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巴豆对照药材0.1g,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(附录Ⅵ B)试验,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-3μl、对照药材溶液2μl,分别点于同一桂胶G薄层板上,以三氯甲烷-石油醚(60-90℃)(2:1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在105℃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
 
检查: 
水分  照水分测定法(附录Ⅸ H第一法)测定,不得过12.0%。
总灰分  不得过5.0%(附录Ⅸ K)。
酸不溶性灰分  不得过1.0%(附录Ⅸ K)。
 
含量测定: 
取本品粗粉1g,精密称定,置京氏提取器中,加乙醚适量,回流提取(8小时)至脂肪油提尽,收集提取液,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,在水浴上低温挥去溶剂,在100℃干燥小时,移置干燥器中,冷却30分钟,精密称定,计算,即得。
本品按干燥品计算,含脂肪油不得少于22.0%。
 
炮制方法: 
生巴豆  去皮取净仁。
 
性味: 
辛,热;有大毒。
 
归经: 
归胃、大肠经。
 
功效: 
外用蚀疮。
 
主治: 
用于恶疮疥癣,疣痣。
 
用法用量: 
外用适量,研末涂患处,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。
 
用药禁忌: 
孕妇禁用;不宜与牵牛子同用。
 
贮藏: 
置阴凉干燥处。
 
中西药分类: 
中药(药材及饮片)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