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品种:千金子 
名称: 
千金子
 
汉语拼音:
Qianjinzi
 
英文名: 
SEMEN EUPHORBIAE
 
基原: 
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.的干燥成熟种子。夏、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干燥。
 
性状: 
本品呈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约5mm,直径纣4mm。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,具不规则网状皱纹,网孔凹陷处灰黑色,形成细斑点。一侧有纵沟状种脊,顶端为突起的合点,下端为线形种脊,基部有类白色突起的种阜或具脱落后的疤痕。种皮薄脆,种仁白色或黄白色.富油质。气微,味辛。
 
鉴别: 
(1)本品横切面:种皮表皮细胞波齿状,外壁较厚.细胞内含棕色物质;下方为1-3列薄壁细胞组成的下皮内表皮为1列类方形栅状细胞,其侧壁内方及内壁明显增厚内种皮栅状细胞1列。棕色,细长柱状,壁厚.木化,有时可见壁孔。外胚乳为数列类方形薄壁细胞;内胚乳细胞类圆形;子叶细胞方形或长方形;均含糊粉粒。
(2)取本品粉末2g,置索氏提取器中.加石油醚(30-60℃)80ml,加热回流30分钟,滤过,弃去石油醚液.药渣加乙醇80ml,加热回流1小时,放冷,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加乙醇10ml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秦皮乙素对照品,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(附录Ⅵ B)试验,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μl及对照品溶液1μl,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,以甲苯-乙酸乙酯-甲酸(5:4:1)为展开剂.展开.取出,晾干,置紫外光灯(65nm)下检视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。
 
炮制方法: 
千金子  除去杂质,筛去泥沙,洗净,捞出.晒干,用时打碎。
 
性味: 
辛,温;有毒。
 
归经: 
归肝、肾、大肠经。
 
功效: 
逐水消肿,破血消癥。
 
主治: 
用于水肿,痰饮,积滞胀满,二便不通,血瘀经闭;外治顽癣,疣赘。
 
用法用量: 
1-2g;去壳,去油用,多入丸散服。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 
用药禁忌: 
孕妇及体弱便溏者忌服。
 
贮藏: 
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
 
中西药分类: 
中药(药材及饮片)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