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品种:上茯苓 
名称: 
上茯苓
 
汉语拼音:
Tufuling
 
英文名: 
RHIZOMA SMILACIS GLABRAE
 
基原: 
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.的干燥根茎。夏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干燥;或趁鲜切或薄片,干燥。
 
性状: 
本品略呈圆柱形,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,有结节状隆起,具短分枝,长5-22cm,直径2-5cm。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,凹凸不平,有坚硬的须根残基,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.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,并有残留的鳞叶。质坚硬。切片呈  长圆形或不规则,厚1-5mm,边缘不整齐;切面类白色至淡  红棕色,粉性,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;质略韧。折断时  有粉尘飞扬,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。气微,味微甘、涩。
 
鉴别: 
本品粉末谈棕色。淀粉粒甚多,单粗类球形、多角形或类方形,直径8-48μm,脐点裂缝状、星状、三叉状或点状,大粒可见层纹;复粒由2-4分粒组成。草酸钙打晶束存在于税液细胞中或散在,针晶长40-144μm,直径约5μm。石细胞类椭圆形、类方形或三角形,直径25-128μm,孔沟细密;另有深棕色石细胞,长条形,直径约50μm,壁三面极厚,一面菲薄。纤维成束或散在,直径22-67μm。具缘纹孔导管及管胞多见,具缘纹孔大多横向延长。
 
检查: 
水分  照水分测定法(附录Ⅸ H第一法)测定,不得过15.0%。
总灰分  不得过5.0%(附录Ⅸ K)。
酸不溶性灰分  不得过1.0%(附录Ⅸ K)。
 
浸出物: 
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(附录Ⅹ A)测定,用稀乙醇作溶剂,不得少于15.0%。
 
炮制方法: 
除去杂质;未切片者,浸泡,洗净,润透,切薄片,干燥。
 
性味: 
甘、淡,平。
 
归经: 
归肝、胃经。
 
功效: 
除湿,解毒,通利关节。
 
主治: 
用于湿热淋浊,带下,痈肿,瘰病,疥癣,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,筋骨疼痛。
 
用法用量: 
15-60g。
 
贮藏: 
置通风干燥处。
 
中西药分类: 
中药(药材及饮片)
 |